【党代会巡礼】 继续教育学院:深耕继教践初心 多元协同启新程

发布者:周天健发布时间:2025-11-07浏览次数:10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继续教育学院始终以“建成最受尊敬的继续教育学院”为愿景,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快速适应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计划调整、非学历教育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不断丰富、完善“一体两翼”办学体系,并形成“成人教育、非学历培训、自学考试、国际项目协同发展”的“四位一体”办学格局,以“三步走”发展规划为指引,通过改革机制体制、盘活办学资源、健全治理体系,实现了管理效能与办学格局双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非学历培训跻身行业高端领域,总体呈现出“多元协同、优质高效”的良好发展态势。开办自学考试新办学形式并成为新增长极,开办国际项目并实现“零的突破”,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医药行业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继续教育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一)机制体制建设:创新机制,厚植文化根基

  1.“全成本核算”改革破冰。2022年启动“全成本核算”试点,制定了《继续教育学院岗位设置与薪酬管理办法》等7项涉及岗位、薪酬的制度;2024年出台《继续教育学院全成本核算中心管理办法》及5个中心绩效文件,将待遇与业绩直接挂钩。截至目前,学院在7个业务中心试行全成本核算,强有力地激发学院活力。 

2.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围绕成人教育、非学历培训、自考、国际项目四大板块,先后出台规章制度117项,涵盖招生、教学、财务、人事等全流程管理工作,实现“办学有规范、管理有依据”。

(二)人力资源与组织优化:配齐队伍,提升管理效能

1.人员结构显著优化。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院累计新进教职工29人,现有教职工总数达45人,较2019年增长150%。其中,博士2人、硕士24人,学院结构趋于合理;专任教师实现“零的突破”,已组建4人专任教师队伍,专门负责课程研发与教学研究。

继续教育学院人员结构

2.组织架构动态调整。围绕业务发展需求优化组织布局,增设培训部、自学考试办公室,形成“4个业务事业部+1个综合服务部门”的核心架构,明确14个业务中心的职能,并打通跨部门人员流动通道。设立战略发展委员会(聚焦规划、管理与决策,打造“智囊团”)和项目开发与课程建设委员会(专注项目培育与开发,搭建“朋友圈”),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与智力支撑。

继续教育学院组织架构

3.推行“学院—科室—中心”阶梯式精细化管理。明确各层级权责边界与协作流程,实现管理责任层层压实;出台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办法、独立中心管理办法和临时用人管理办法等3个制度文件,进一步加强人员管理;出台院务(扩大)会议议事规则、公章使用、经费报销、信息发布管理等4个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完善风险管控。

(三)资源建设与硬件保障:夯实基础,支撑高质量发展 

1.办学空间大幅扩容。2022年完成玄武门校区6号楼整体改造并实现全院搬迁。该楼宇改造后,成为集办公、教学、住宿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楼,其中办公区域划分4个科室专属办公区;教学区域新增1间智慧教室(支持直播授课、互动教学);住宿区域设置70间行政标间(每间配备独立卫浴、空调及学习办公设施),可容纳外地学员或培训人员入住。

继续教育学院多功能综合楼

2.数字化平台全面升级。先后建成2个现代化录播直播中心;成立在线课程制作中心,服务于校内外慕课、微课、课程实录、宣传片、培训类视频课制作等92项,完成教育部微党课1项,服务校内11个部门,形成课程制作优质口碑。

现代化录播直播中心

学院遵循“控制规模、调整结构、强化质量、突出特色”的总体发展思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1.优化布局,稳定生源基础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招生计划骤减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校外教学点布局,实施“保优扶优”计划,由原有的32个教学点优化至目前的20个。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本部教学点开学典礼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香港班毕业典礼

2.深化教学,提升育人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管理机制;规范教学组织,建立教学督导队伍;严把学位授予关,修订论文管理办法和学位授予细则;搭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设立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等,全方位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2023年教学点工作会议

3.强化教研,培育优质成果

立项建设思政课程7门,课程思政建设项目14项;参与教育部课题1项、主持省、校级各类课题10余项;建设的“高等数学”课程入选教育部继续教育类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实现我校继续教育领域课程思政省部级奖项“零的突破”;支持教师参与江苏省继续教育微课比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4.强化监督,筑牢质量防线

督导体系全面建立。组建了一支由30余位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队伍,出台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迎接江苏省教育厅对3个教学点的专项督查,主动自查11个教学点。 荣誉体系逐步完善。通过表彰先进,进一步激发师生积极性。

迎接江苏省教育厅督导检查

非学历培训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一)品牌化与高端化发展:聚焦医药,打造特色项目

1.高端项目引领行业。围绕行业人才需求,自主开发多元项目矩阵——重点打造药物政策与法规(“至善”系列)、药师能力提升、临床试验人员专项培养、医药化妆品专业研修等品牌项目,并探索 CRA(临床研究助理)、CRC(临床研究协调员)、药品检查员等微专业建设,逐步推动非学历培训向高端化转型。其中,“至善”系列高级研修班已连续招生4期,累计培训行业骨干191人;“临床试验机构秘书及骨干研修班”创新采用“学校+基地+导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连续开办2期,凭借精准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导向,在医药行业内形成良好口碑。

同等学力课程研修班开班合影

临床试验机构秘书及骨干研修班合影

2.基地建设夯实基础。建成国家级基地1个、省级1个,干部培训基地7个,产教融合教育基地4个,产业研究中心1个。

我校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7个干部培训基地

健康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产教融合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3.行业服务覆盖面广。历经三年疫情防控,非学历培训迎难而上,由2019年培训项目16个、1170人次、到账433万元,发展到2024年培训项目56个、10472人次、到账1462万元。培训服务面由党政干部培训为主扩大至如今覆盖医药干部教育、产业从业人员教育和药师教育等众多领域。

自2022年启动自考业务以来,学院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飞跃,目前已开设自考助学、校外助学点、本科第二学历、专接本、社会自考等不同类型的自考专业,实现了自学考试办学类型的全覆盖。

1.专业与规模快速增加,合作模式持续创新。2022年新办自考以来,先后成为江苏省、黑龙江省自学考试主考学校,省内获批8个自考助学专业、2个本科第二学历专业、1个专接本专业、4个校外助学点专业,并与两所专科院校合作建立校外助学点,形成“省内为主、省外拓展”的办学格局。

自学考试新生开学典礼

2.多维度筑牢规范基石,规范管理获省级奖励。成立自考办、,明确人员与职责,健全招生、教学、学生管理等制度,培育专兼职教师队伍,进一步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保密室,规范开展命题教师培训等。荣获江苏省“2023年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学校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奖”(全省仅6所)。

我校自学考试荣获江苏省“2023年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学校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奖”

2025年学院成为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战略合作伙伴,首个“中国药科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国际硕士预科项目”开始招生,实现国际项目“零的突破”。目前,学院与格拉斯哥大学、伯明翰大学、诺丁汉大学等10所大学联合开展硕士预科项目,与美国太平洋大学开展工业药剂学硕士项目正在招生;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等开展的计划外国际本科2+2项目正在洽谈中。

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洽谈战略合作意向

(一)乡村振兴:主动作为,贡献智慧力量

 2021年学院在陕西镇坪成立“中国药科大学助力乡村振兴继续教育服务站”,构建“学历提升+专题培训+在线课程支援”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服务体系,持续释放教育帮扶效能。建成我校首个助力乡村振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累计为陕西安康减免学费9万余元。为镇坪、安康等地举办专题培训4期,服务于当地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专门制作中药材种植、乡村医疗、中医养生等主题免费在线课程30门,惠及当地群众。学院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校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责任,成为区域教育帮扶的重要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公益培训项目

助力乡村振兴继续教育服务站授牌仪式

(二)行业合作与政策参与:融入行业,提升话语权 

1.行业协同紧密深入。学院获批为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行业职业能力等级评价培训基地,参与3个产教融合共同体,是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会员单位、江苏省高教学会高校成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等,为医药行业和继续教育行业发展贡献中国药大力量。

2.政策参与积极主动。积极承办《江苏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函授站((校外教学点))管理办法》修订研讨会、江苏省高校成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工作会议等省级专家研讨会,承接省部级研究课题。牵头制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药学类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国家标准)”,行业话语权显著提升。支持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开展课题研究,推动药师队伍和制度建设,服务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继续教育学院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锚定“建成最受尊敬的继续教育学院”的愿景,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协同的姿态、更务实的作风,持续深化内涵建设,拓展办学边界,为构建医药行业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书写属于中国药科大学继续教育的崭新篇章。


策划 | 党委宣传部

来源 | 继续教育学院




网页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药科大学
玄武门校区:南京市鼓楼区童家巷24号 210009;江宁校区: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639号 21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