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巡礼】体育部:昂扬奋进新赛道,凝心聚力续华章

发布者:周天健发布时间:2025-10-31浏览次数:10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体育部党委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发展战略,以增强师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弘扬体育精神为己任,不断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体育育人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具有药学特色的体育工作新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药学人才贡献体育力量。

(一)党建领航 共育共建

体育部以“党建领航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思想铸魂、组织强基、作风正身、融合赋能”四维工作体系,促进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新增校级优秀党员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获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三等奖和校党建工作创新活动三等奖各1项。常态化学习机制不断加强。建立“党委领学、支部研学、党员自学”三级学习体系,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为载体,持续深化政治理论学习。支部建设标准化持续升级。优化党支部设置,规范党支部运行机制,实现支委班子配齐配强、组织生活常态规范、党建阵地功能完善。作风建设精准发力。将作风建设贯穿赛事组织、教学管理、经费使用等关键环节。通报校内外师德失范典型案例,赴江宁监狱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强化党员纪律意识。合作共建拓展新路径。赴灌云县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以推动体医融合为切入点,通过医疗设备捐赠和技术指导构建长效帮扶机制,服务基层健康和乡村振兴。全体党员赴镇江某部队开展“学部队铁纪,铸体育精魂”党日活动,加强军校共育共建,强化育人使命担当。开展“高校对接产业链”党建实践,与南京全民健身中心有限公司党支部签署共建协议,构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项目共研”合作机制。长期与江宁区湖熟街道新农社区合作共建,组织师生以“体育进社区,服务到基层”的形式为社区发展贡献体育力量。

体育部党委赴灌云县开展共建,组织医疗设备捐赠活动

全体党员赴镇江某部队开展“学部队铁纪,铸体育精魂”党日活动

与南京全民健身中心有限公司党支部签署共建协议

与江宁区湖熟街道新农社区合作共建

(二)工作格局不断完善

每年牵头组织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工作会议,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谋划,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团结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大体育”工作格局,完善体育部主要牵头、多部门协同合作、师生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审议通过了《中国药科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中国药科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

体育运动委员会会议

(一)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深化思政育人,推动思想建设与育人使命同频共振,明确“体育育德、体教融合”导向,将拼搏精神、团队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重视教师培养,邀请上海大学刘兵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史曙生、汤卫东、周兵教授,南京体育学院王智明教授,武汉体育学院黄谦教授等开展交流指导,选派教师参加匹克球、彩带龙、街舞、中国式摔跤、健身气功等新兴体育项目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课程建设,开设体育课程40门,含传统体育类、操舞类、球类、休闲类等,立项校级人工智能类课程1项。加入清华大学牵头的全国大学体育课程虚拟教研室,实现体育课程资源共享。2025年完成运动训练专业申报备案。鼓励以赛促能,在竞赛中检验并提升教学水平,获省级体育教学类竞赛二等奖1个、三等奖多个,校级教学类竞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推动教研互促,研究成果反哺于课堂实践。获批国家级教研教改课题11项、省级16项、校级39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9项;发表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8篇,参编专著12篇,主编并出版《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教材;获国家级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体育科报告会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获批专利18项。

获江苏省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

获第三届全国体育科技创新大赛铜奖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

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完成运动训练专业申报备案

立项校级人工智能类课程1项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证书

(二)以体育人效果显著

挖掘体育育人元素,做好体育“加法”,促进五育融合。特邀中国药学会理事长、1977级校友孙咸泽与师生代表欢聚一堂,共话体育育人;邀请奥运冠军王赐月校运会现场送祝福,深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分享奥运精神;邀请羽毛球世界冠军刘雨辰、李俊慧、何冰娇等与师生面对面,话成长、展球技,点燃体育热情,激励成长成才。

运动会大型团体操表演,以时代为卷,以青春为笔,每年紧扣国家大事与学校中心工作确定表演主题,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感知时代责任、凝聚集体荣誉。育人工作成效显著,多次得到新华网、新华日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校友孙咸泽与师生代表共话体育育人

羽毛球世界冠军何冰娇、汤金华、戴韫、刘永、夏玉婷等与师生面对面

奥运冠军王赐月进社区

举办“世界冠军与我面对面”活动

(一)师资结构明显向好

体育部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博士后1人、博士4人,有海外访学经历4人;副高级职称25人;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6人,一级裁判员26人,运动健将11人。五年多来,8人晋升副高;引进教师5人,含博士1人。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持续优化,已初步形成一支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

新增国家级裁判员、教练员

(二)学科建设扎实推进

申报新学科,拓展新合作、打造新基地:成功向教育部申报“运动药学和健康促进”二级学科硕士点,为全国首个“运动药学”学科硕士点,并于2024年顺利招生;“运动药学与慢病管理”项目加入王广基院士精准药学团队,联合申报并立项深圳市2023年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项目;学校与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体育医院)联合成立“运动药学与健康促进”临床教学基地。“体药融合”慢病管理模式得到政府和行业认可,被常州体育医院采纳并落地实施,并建立运动处方培训服务实践基地。此外,还被写入南京市深化医改工作领导小组文件,明确由南京市体育局与卫健委共同负责推进落实。

我校与南京市体育医院合作共建“运动药学与健康促进临床基地”

(一)阳光体育蓬勃发展

通过机制创新、赛事扩容、资源整合等,构建“常态化锻炼+多元化竞赛+品牌化活动”的体育育人体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氛围,群体活动师生年均参与数4万余人次。创新锻炼机制,夯实育人基础。引入“闪动校园”课外跑APP,优化锻炼与评价模式,每年督促近万名学生坚持跑步,实现“全覆盖、可追踪、强互动”。推出“长跑之星”“闪动之星”等评选,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构建多元赛事,推动全员参与。打造田径运动会、校园马拉松、啦啦操大赛、体育文化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层次分明、类型丰富的师生群体赛事,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运动会大型团体操表演

各类体育赛事广受师生喜爱

(二)竞技体育成绩喜人

五年来,校运动队在全国大学生体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13次、第二名8次、第三名10次、四至八名44次;在省部级大学生体育比赛中,夺得第一名25次、第二名20次、第三名15次、四至八名55次。排球、健美操两支高水平运动队成绩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多次在国家级比赛获得佳绩。曾获全国第一届学生运动会排球大学男子组冠军、全国啦啦操比赛多项冠军、江苏省运会高校部排球冠军和健美操四项冠军及总分第一等佳绩。

国家级和省部级比赛奖状、奖杯

(三)学生体质不断加强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五年来累计完成50000+人次的测试工作。通过健康意识强化、数据驱动决策、智能化设备更新、丰富多彩体育活动、科学化政策支持等,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2024年学生体质达标率为92.75%。

硬件条件有效改善。完成足球场草坪、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射箭场、匹克球场等的维修改造或新增,江宁羽毛球场地由六块增至七块,达到专业比赛要求,新增室外专业攀岩赛道。对场馆内外、足球场等灯光进行升级,改善夜间使用体验。推进游泳池改扩建,本部场馆空调安装和室内维修等。管理服务不断优化。修订《中国药科大学体育场馆管理条例》,优化场馆调度与开放,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强化规范管理。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上线“体育场馆网上预约系统”,将两校区室内外场地纳入统一预约管理,构建便捷高效的服务新模式。安全保障措施有力。通过开展安全检查、消防培训、疏散演习、急救培训、配备除颤仪、安排医疗救护等,筑牢安全防线。圆满完成校园招聘会、毕业典礼、新生第一课等大型活动的场地布置与保障,全力支持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场馆设施硬件条件有效改善

服务教师、用心用情:组织开展教职工体质健康测试、“药小苗”教职工子女暑期体育夏令营,切实增强教职工归属感和幸福感。

服务地方、主动融入:组织师生参加“苏超”半决赛中场表演、南京市“村超”开幕式表演、新农社区乡村文艺晚会表演等,助力区域文旅体融合发展。

服务大局、同心筑梦:牵头组队助力江苏代表队在全国民族健身操大赛取得佳绩,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民族传统体育建设加油赋能。

服务行业、搭建平台:积极承办江苏省大学生健美操、啦啦操、街舞比赛,2025VICTOR双塔杯羽毛球公开赛等高水平赛事和活动,充分彰显了我校服务地方体育文化事业的社会责任感,有力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服务我校教师(教职工体测)及教师子女(暑期体育夏令营)

我校学子精彩亮相“苏超”中场表演秀

承办省级及以上会议和培训班

承办省级及以上体育比赛


结 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体育部将深入贯彻新时代体育强国战略,锚定“健康中国2030”发展目标,持续深化体教融合、体药融合创新实践。全体药大体育人将在全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中,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责任担当,书写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的崭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澎湃的体育动能!

策划 | 党委宣传部

来源 | 体育部





网页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药科大学
玄武门校区:南京市鼓楼区童家巷24号 210009;江宁校区: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639号 21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