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巡礼】 马克思主义学院:铸魂育人担使命 守正创新谱新篇

发布者:周天健发布时间:2025-10-30浏览次数:10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社会服务,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药学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党委坚持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升学院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扎实开展党建+思政育人,将党的建设与思政课铸魂育人工作双融双促,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强党纪党风和师德师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课堂听课督查制度,把好思政讲台政治关,扎实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培育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将党支部书记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指标,激发支部创造活力。积极开展理论宣讲,党员师生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南京市委宣讲团、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宣讲团等,深入学校、机关、社区及部队开展理论宣讲百余场。2个党支部入选校级样板党支部,2个党支部被评为校级先进党组织。

召开中共中国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委员会党员代表大会

赴陶行知纪念馆开展师德师风专题研学

组建“一马当先”宣讲团开展系列主题宣讲

学院将建好思政课作为立院之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开展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开齐开好思政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重点,完善思政课课程群体系。改革“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构建校领导牵头、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团队。每学期,校党委书记带头、学校党政领导走进“形势与政策”课堂,为本科生讲授思政课。

校党委书记戴建君为本科生讲授思政课

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分别与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等6家企事业单位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邀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红色教育基地专家上主题思政课。落实“大思政课”建设要求,组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教学活动,持续打造“模拟两会提案大赛”和“马上开讲”大学生讲思政课品牌活动,打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立志明理。1个项目获批2025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1项教改成果被列为江苏省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1门双语课程入选教育部国际慕课平台;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中华文化优秀课程多语种数字化全球传播计划”;1个教学案例获江苏省第二届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一等奖。

持续打造“模拟两会”提案大赛品牌活动

首次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入选江苏省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在学校党政的关心和支持下,思政课教师队伍在人员数量、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等方面都实现历史性突破。专职思政课教师由原来的25人增加至54人,师生比从1:671提升至1:378。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新增正高职称教师5人、副高职称教师14人,学院高级职称教师由原来的10人增加至24人。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个要”要求,实施思政课教师“六大素养”提升行动,推动教师队伍量质齐升。制定思政名师培育计划,优化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加大教学改革和科研扶持力度,让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实施新教师成长计划,完善“传帮带”工作机制,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组织教师赴陕西、广西、甘肃等地开展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社情民情;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构建骨干引领、集体成长的教师成长共同体。

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各类社会实践

学院教师在各级各类思政课比赛中屡获佳绩,累计获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类奖项42项。其中,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2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江苏高校百校万名团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特等奖1项。新增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

学院教师在各级各类思政课比赛中屡获佳绩

学院教师在全省高校团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颁奖现场作主题思政课展示

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阐释,凝练学科方向,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成立中国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委员会,举办名师名家系列讲座,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学术前沿问题研讨,学术氛围日益浓厚。与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启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新增药学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硕士点1个。制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性评价方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师生科研水平有显著提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3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学院师生在北大中文核心、CSSCI,SSCI,SCI等权威核心期刊和党报党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百余篇,出版著作20部。先后获江苏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八届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等奖项。

牵头举办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

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核心”的理念,通过系统化建设、专业化推进,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新增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3人,师生比从1:5594提升到1:3500。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实现新生心理健康课程全覆盖。发挥省级示范中心作用,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等签署“医校协同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服务共建”协议,强化医校、校地、校校合作。构建“学生-宿舍-班级-学院-学校”五级预警体系,完善“评估-干预-转介”工作机制,为各层次学生提供心理测评、咨询与危机预防服务,筑牢心理安全防线。每年举办心理辅导和相关讲座百余场、开展心理常规咨询800人次左右,举办“320”心理健康活动周、“525”心理健康活动月、新生心理健康节三大品牌活动,参与活动人数累计超万人次,进一步构建“五育润心”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签署合作协议

举办首届研究生心理嘉年华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果丰硕:心理发展中心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获批江苏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1名教师获江苏省高校“家庭与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一等奖,3名教师获省级先进心理工作者称号,1个案例入选江苏省主题教育活动重点项目案例,4名学生荣获“全国百佳心理委员”荣誉称号。

获评“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结 语

擎旗奋进再出发,砥砺扬帆新征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定信念、凝心聚力,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奋力书写新时代学院建设发展新篇章。

策划 | 党委宣传部

来源 | 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页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药科大学
玄武门校区:南京市鼓楼区童家巷24号 210009;江宁校区: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639号 21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