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业务相融合、聚焦特色谋突破、凝心聚力促发展”为党建工作理念,以“探索生命科学奥秘、开拓前沿生物技术、研发创新生物药物”为宗旨,以培养“懂生命规律、精生物制药、具国际视野”的“未来药学家”为使命,围绕“生命药学”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推动党建工作与学院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生科院现有教工党支部6个,学生党支部22个,师生党员378人。2024年8月,学院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党委换届,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合力。
筑牢思想根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生科院党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 “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全面转化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近年来,学院党委获批创建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被授予学校先进二级党组织光荣称号;微生物教研室党支部成功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成功立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江苏高校特色党支部”各1项;荣获江苏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1项;荣获学校最佳党日活动一等奖,党建工作创新奖二等奖、三等奖共5项;1项创建案例被《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创新案例精选》收录。
深化一融双高,不断优化完善学院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学院党委政治核心和引领保障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形成团结奋进、党政协同的合力。围绕学院改革发展和师生关心关切的重大事项统筹谋划、科学决策,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推进实施学院绩效津贴改革,调整形成“四系一中心”的组织架构。坚持民主集中制,规范党委会、党政联席会、院务会议事制度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
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落实党委对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主体责任,压紧压实“一岗双责”。加强建章立制,制定或修订 30余项制度。坚决纠治“四风”,完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管机制。积极配合学校巡察部署要求,建立整改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统战、工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广泛听取师生建议,主动接受监督,以严实作风擦亮政治底色。
扛牢政治责任,主动服务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工作。生科院教师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近年来选派援藏、援疆及国务院定点扶贫干部5名。学院党委积极协调人民卫生出版社向镇坪县捐赠价值5万元精品图书,主导发起“药大·药乡·书香——阅享山川·书递梦想”图书捐赠活动,在镇坪县各幼儿园、小学、中学逐步推进图书角建设,助力镇坪乡村教育振兴。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对口帮扶陕西省镇坪县图书捐赠仪式
2024年8月,生科院召开党员代表大会
生科院党委被授予校先进二级党组织
聚焦内涵建设,学科影响力持续跃升。生科院以“聚焦前沿生物技术驱动下的生命密码解析与新药研发,构建以生命科学为底层逻辑的未来新药创制新范式”为总体目标,凝练“生命药学”的交叉学科理念,全力推进学科建设迈向新高度。2023年,生物学学科获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四期项目立项(应用转型类)。学位点建设扎实推进,牵头完成生物学博士点教育部专项核验。“生物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环境/生态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成功主办“2024兴药・疾病生物学高峰论坛”“海洋药学高质量发展论坛”等系列高水平学术会议。
生物学学科获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四期项目立项(应用转型类)
2024兴药・疾病生物学高峰论坛、海洋药学高质量发展论坛
强化有组织科研,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速推进。紧扣“四个面向”,开展“生命药学”有组织科研体系建设,明确“1+1+N+X”实施路径规划,在基于免疫炎症调控的药物靶标挖掘与新药研发、内源性代谢稳态调控与干预、核酸调控机制解析与精准干预策略开发、基于蛋白稳态调控的机制解析与药物研发、基于前沿生物技术的微生物来源药物开发等研究方向形成突出优势。
着力拓展科研平台,重大重点项目不断突破。五年来,新增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完成2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重组。成功获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3项、科技创新四大慢病防治研究国家重大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青年项目(A类)1项、重大项目(培育)1项、优青(海外)项目5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攀登项目1项、杰青项目3项。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稳步增长,立项经费增幅达107.7%。
发挥学科优势,原始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双提升。五年来,在Science, Nature Metabolism, European Heart Journal,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700余篇。获江苏省自然科学百篇优秀学术成果论文1篇。签订横向项目合同金额大于100万20余项、大于500万3项。新增校企共建实验室9个。获授权专利170余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2项,其中合同金额达2000万、1000万、500万的专利转化成果各1项。
光明网“科学报国正当时”栏目专题报道生科院
近年来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情况
入选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完善。传承优良教学传统,聚焦回应“新时代应培养什么样的生物药学人才”主题,分类分层、打通本科—研究生贯通一体化培养模式。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制药和海洋药学专业在2025年全国软科排名中位居全国首位,并入选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生物制药、生物技术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为全国首批“双万计划”专业;获批江苏省“基础生物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生物制药专业入选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
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有组织的教学扎实推进。注重课程育人基础支撑性作用,紧跟生物医药科技前沿进行课堂教学革命,打造“两性一度”金课,建成一大批优质教育资源。五年来,荣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入选国际慕课建设项目1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次;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1项;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项;获批江苏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3本;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人。
国家级一流课程证书
全国优秀教材证书
国家级规划教材
优化招生培养,研究生教育质效实现双飞跃。 打好“夏令营+推免动员+留星计划”组合拳,着力提升研究生招生质量。新增3个专硕招生方向,入选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2门;荣获全国药学专业学位优秀教学案例、教育部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征集主题案例立项以及江苏省研究生优质教学资源5项;获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1篇,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斩获首届江苏省研究生医药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第三届G·Star生物挑战大赛金奖,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特等奖等优异成绩。
2024年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
2023年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
2024年第七届全国药学专业学位优秀教学案例
学院研究生荣获第三届G·Star生物挑战大赛金奖
深化“三全育人”,“五育”融合培根铸魂。实施“五悦·长青·春雨”三项行动计划,五育并举贯通“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全链条育人,引导学生为医药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矢志奋斗。本科生升学率持续攀升,在全校率先突破60%。五年来,5个班级获评“江苏省先进班集体”,1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人获评“江苏资助宣传大使”,10人荣获校长奖学金;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1项、铜奖3项;先后斩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二等奖、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金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特等奖、中国大学生生化歌曲大赛全国冠军、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一等奖、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00余项;先后入选8个全国大学生宣讲团、10个全国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大学生宣讲优秀团队、“乡村振兴·青春笃行”全国示范性队伍、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优秀项目、全国“挑战杯”最具感染力作品、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等荣誉。
学生团队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际赛道金奖
学生团队荣获第八届中国大学生生化歌曲大赛全国冠军
多措并举引才,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强化党管人才、顶层布局,成立学院人才工作委员会。依托人才项目申报建立动态人才库,聚焦重点领域、优势方向,积极招徕、精准引进高水平师资人才。五年来,学院引进国家杰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引进国家优青1人、国家优青(海外)5人。学院专任教师数量由90人增长至125人,增长38.9%;正高级职称教师数量由25人增长至44人,增长76%。学院师资队伍年龄结构、梯队层次、学科方向布局不断优化,形成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注重引育并举,厚植人才成长沃土。构建多维度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组织青年人才深度参与重要平台基地、重大项目和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的申报组织。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聘请资深教授担任成长导师。举办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成立“青年学者创新促进会”,开展“格物致远”学术沙龙,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撑。五年来,学院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2人;新增江苏省杰青3人,江苏省优青2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各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3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333工程)6人;新增江苏省双创博士3人,南京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择优资助3项。
弘扬教育家精神,践行教书育人初心使命。深入挖掘院史精神文脉,传承弘扬老一辈生科人的精神品格和优良传统。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系,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师德培训、警示教育和荣休仪式等。连续举办12届“吾爱吾师”品牌活动,树立教师立足岗位教书育人典范,获得全校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各支部构建“课程思政+科研实践”育人机制,生化歌曲大赛、“皿上添花”竞赛、“生化史上的今天”思政卡片、海边的党课、“研途护航”行动、“无幽药大行”等活动百花齐放。五年来,师德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学院多位教师作为骨干核心的“药品全生命周期教育与创新”教师团队,成功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名教师荣获学校“国邦卓越奖教金”。
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第十二届“吾爱吾师”我最喜爱的老师主题评选颁奖晚会
生科院青年教师导师聘任及结对仪式
举办青年教师成长论坛
青年学者创新促进会聘任仪式
结 语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面向未来,生科院将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抢抓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坚定信心、勠力同心、踔厉奋发、攻坚克难,努力开创学院改革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药学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生命药学新篇章!
策划 | 党委宣传部
来源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辑 | 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