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大奋进五年丨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

发布者:周天健发布时间:2025-09-24浏览次数:10

编者按

2024年12月26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来我校调研指导工作,对学校近年来交出了一份事业发展“向上向好”的“教育强国、药大何为”高质量答卷给予充分认可。2019年11月28日,中国药科大学第十次党代会开幕。五年多来,全校上下栉风沐雨、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把“作战图”变为“施工图”,把“总蓝图”变为“实景图”,发展成果令人欣喜!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来我校调研指导工作

为迎接中国药科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即日起党委宣传部推出“喜迎党代会 再创新辉煌”系列专题报道,全面展现中国药科大学五年多来走过的风雨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励广大师生踔厉奋发、奋楫笃行,为加快建设药学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凝聚磅礴力量!

时光奔涌不舍昼夜,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见证了光荣与梦想。五年,是一个刻度,丈量着发展的幅度;五年,是一次跨越,标注着发展的高度。

中国药科大学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学校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取得卓然成就、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五年。全校师生共同亲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关键历史性时刻,共同见证了全面脱贫攻坚的重大历史性成就,共同推动了学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

五年多来,面对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以及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上下同心筑梦、锐意进取,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和重大标志性成果,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书写了精彩的“中国药大篇章”。


“药学青年担当时代重任的主战场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始终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殷切寄语,切实担负起‘精业济群’的神圣使命,关爱生命、护佑生灵,把握当前生物医药发展机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中国药大青年的奋斗答卷。”2025年3月26日,校党委书记戴建君在为学校2025年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讲授党课时提出殷切希望。

校党委书记戴建君为党员发展对象上党课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在扎实推进建设药学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守正创新、挺膺担当,引领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打造“国旗下的公开课”,上好“书记校长第一课”,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五年多来,学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制度优势;坚决扛起巡视整改政治责任,扎实完成教育部党组两轮巡视整改工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国旗下的公开课

书记校长第一课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五年多来,学校完善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设立“固定学习活动日”,对二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巡学旁听。与此同时,深入推进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党支部、党员“四级联动”机制,通过集中学习、参观研学、现场教学、专题辅导、座谈交流、党团日活动等形式,分层分类带动全体师生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校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

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部署会

五年多来,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全校实现5个党总支提档升级为党委,15个二级党委纪委设置全覆盖。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省级标杆院系2个、省级样板支部13个,入选全国“强国行”专项行动支部2个。获省级党建创新奖5项、最佳党日活动奖12项。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实现100%覆盖。先后有84个基层党组织、701名党员受到校级以上表彰。

 “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暨“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五年多来,学校加快构建“大思政”工作新格局。成立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相互融合、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体系。牵头编制《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2位教师荣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4位教师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学校蝉联四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学校思政课教改成果被新华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今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校党委要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握好学校党建工作的重大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快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塑造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新格局,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效,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维护学校政治安全与和谐稳定,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校党委书记戴建君在2025年2月21日召开的第十届党委第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强调。

我校召开第十届党委第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


 “中国药大学子经过激烈角逐,2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并双双斩获总决赛金奖,金奖率高达100%,再次实现该赛事的历史性突破。”2024年10月,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在上海举行。作为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青年学生创新活动,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高校的514万个项目、2083.6万名学生报名参赛,是一场融通中外“百国千校千万人”的国际创新盛会。历经层层选拔,141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最终,我校进入决赛的两支队伍分别在高教主赛道和产业赛道斩获金牌。

我校参赛队伍合影

这是我校在人才培养上取得突出成绩的一个缩影。五年多来,我校学子竞赛成绩逐年攀升,累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指委级竞赛奖项200余项,包括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全国“挑战杯”专项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特等奖等殊荣。学校获评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活动优秀成果、评级A等,“一站式”学生社区现已成为中国药大学子共学、共享、共成长的幸福家园。

 “奥运冠军进社区”活动

五年多来,学校始终以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为核心,创新药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夯实办中国最好药学教育根基,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得到教育部专家组的高度评价。成立孟目的学院,获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构建“课程思政”全覆盖四级建设机制,打造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4门。牵头制定全国药学类本科认证标准,完成41个药学专业点认证、10个临床药学专业点认证。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江苏省特等奖1项;1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本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学校成立招生就业处,推动招生就业工作稳中向好,理科全国高校加权平均排位5年提升28位,省内理科各分段录取位次均呈逐年上升态势。毕业生年均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位列省内“双一流”高校第一梯队,连年获评“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和“中国年度最佳高校就业人气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报道

我校毕业生文世翔获2023年“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

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突破20000人,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增幅为30.4%,博士招生规模增幅为78.3%,优秀推免生招生规模增幅达61%。此外,省优秀学位论文推荐获奖率由13.3%提升至76.2%。


2025年1月9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的ESI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领域进入全球排名前万分之一,位列全球第13位。这是我校推进药学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我校药学学科正式迈入世界顶尖学科行列。

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

五年多来,学校深入推进现代药学学科体系建设,构建形成“高峰引领-集群发展-协同创新”学科生态体系,学科影响力实现大幅度提升。“双一流”建设成效尤为突出,作为龙头支撑的药学和中药学学科稳居国内第一方阵。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龙头学科药学和中药学继续保持优势,均取得优异成绩。

2024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部分)

学校成立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先后筹建生物药物学院、现代制药产业学院、生物医药卓越工程师学院等,拓展交叉学科,培育新兴学科,优化学科布局,取得了显著成效。“大药学”学科拼图持续延展,迈向药学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铿锵有力。

五年多来,学校行业标杆示范性作用充分彰显。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药学学科评议组秘书处挂靠单位,承办首届全国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牵头组建“全国药学学科发展共同体”,形成《全国药学学科发展共识》,引领全国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牵头论证并成功推动药学博士专业学位进入《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助力国家医药产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首届全国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


2024年,中国药科大学“90后”女教授何婉婷在Nature发表高质量论文,而早在2023年5月,她就因在Cell上发表综述分析论文而被学校师生所熟知。近两年来,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Nature刊登了学校肖易倍/陈美容/陆美玲等专家、王宗强教授团队及于烨教授的研究论文,让广大师生无比振奋。

王宗强教授团队联合山东大学合作在Nature上发表抗真菌药物突破性研究成果

我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中国药科大学素有“中国生物医药人才摇篮”的美誉,培育性、成长性、服务性兼具的人才政策极具吸引力。五年多来,学校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54人,新增国家级别人才67人,增幅超180%。专任教师人数由1033人增长至1243人,增幅超20%;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从55.2%增长至69.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由65.6%增至84.5%。五年多来,共培养博士后331人,博士后师资转化率达65%,获国家级博士后资助项目近200项。

五年多来,一批批卓越教师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教育家精神。新增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4人。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推进人才工作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分类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机制,开辟晋升绿色通道,实施柔性考核机制,破除“五唯”顽疾,改革举措多次被教育部网站报道。2022年学校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人才队伍建设进入新阶段。“药大人才十条”、《中国药科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十年规划》等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国内外知名媒体资源平台引才、兴药系列高端论坛全球直播、引育伯乐奖等人才延揽新招迭出,学校调动多方力量参与挖掘和培育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形成爱才重才惜才的浓厚氛围,倾力打造引才招才“强磁场”。


 “生物医药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既要推进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也要加快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中国药科大学特色鲜明、实力强劲,是生物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是江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有力支撑。希望学校充分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引领作用,协同科研机构、企业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开辟新领域新赛道。”2025年2月12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来我校调研时强调。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来我校调研指导工作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以研发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为目标,组建8个学科交叉融合的技术创新中心,部署16个新药研发赛道,在探索建制化、成体系的科研体制上走在前、做示范,蹚出一条新型举校体制的新路子,推动生物医药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重组,新增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13个,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通过国家认证,科研平台建设成效突出。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等重点类项目3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59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14项,成绩喜人。学校还斩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3项,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510件,新增PCT专利申请142件,获国际授权发明专利69件,成就斐然。

王广基院士团队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孔令义教授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以及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纷纷花落我校。孙宏斌教授等研发的维卡格雷已向美国FDA提交新药上市申请,郭青龙、徐进宜、张奕华、李志裕、孙宏斌等专家获国家化药1类新药临床试验批件5个,学校在加速研发“中国药”的征程中阔步前行。

时任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为王广基院士颁奖

五年多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项目立项总数、立项总经费以及到账科研经费总额,连续突破历史新高。发表高质量论文10000余篇,学术影响力逐年提升。在医药及生物学领域权威及以上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430余篇。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研究成果5篇,实现历史性突破。学校主办的《中国天然药物》《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等刊物,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跃升。

《中国天然药物》影响因子不断攀升,2023年进入双Q1区

2025年1月10日,中国药科大学举行有组织科研兴药行动计划发布会。会上发布的《中国药科大学有组织科研兴药行动计划》,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为总体目标,以创新药物研发关键技术、前沿技术攻关和原创新药研发为首要任务,以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临床价值和市场价值,需要联合攻关的项目为关键牵引,构建建制化、成体系的有组织科研新型举校体制,致力于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药物取得重大突破。“有组织科研兴药行动计划的发布具有标志性意义,这是我校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阶段性成果。”校长郝海平说。

有组织科研兴药行动计划发布会


2025年2月26日,陕西省安康市党政代表团一行到我校调研交流。多年来,学校始终围绕镇坪优质中药材资源,以科技、人才、教育等资源力量助推中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帮助镇坪中药产业发展成为带动全县脱贫致富、引领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学校连续9年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入选第四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2025年获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帮扶成效显著单位特等奖激励,以实际行动扛起勇于担当的政治责任,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典型经验。

校地企合作签约仪式

我校入选第四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五年多来,学校立足行业、服务社会,深化产教融合。深入开展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与南京、无锡、杭州、重庆等多地政府联合建立创新药物研究院,积极参与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共建南京生物医药创新转化研究院、江北创新中心、原创药物研究院和“中国药大药谷”。

共建中国药科大学江北创新中心

我校与无锡市签署市校战略合作协议

南京生物医药创新转化研究院揭牌

学校主动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成渝地区等40余个医药产业聚集地开展校地合作,提供药物研发、政策咨询、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等服务。强化校医协同。建设附属天印山医院、附属浦口区中医院等4所附属医院,与南京鼓楼医院等南京市4家综合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与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建公共卫生与应急药学研究院。强化校企合作转化。与医药行业龙头上海医药集团、天士力集团、华海药业、亚盛药业等企业共建创新药物联合研究平台140余个,服务企事业单位2000余家,完成1700余项新药和新制剂的技术服务,签订横向技术合同4544项,合同总金额达50.29亿元,转化发明专利212件,转化合同总金额达25.84亿元。

南京天印山医院暨中国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启用

五年多来,学校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先进集体奖等,推动实现大健康产业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促进校企地医深度合作和重大成果转化,全方位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强富美高”新江苏省产业布局和国家医药行业发展能力。

我校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2024年5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药学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论坛上,我校发起并成立“一带一路”药学合作联盟。校长、“一带一路”药学合作联盟首任主席郝海平在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希望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高校、药企及医疗机构共商共议、共同制定新的策略与理论体系,共享科研成果,发挥学校在药学教育、药学科研的优势,促进中医药文化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传播。

我校校长、首任全球药学发展联盟主席郝海平接受央视记者专访

据悉,学校连续两届主办“一带一路”药学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论坛,打造区域合作平台。牵头32个国家62家单位成立“一带一路”药学合作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单位。推进全球药学教育创新发展,举办国际药学院校发展论坛,牵头14个国家36所高校成立全球药学发展联盟,担任首届主席单位,并发布《全球药学教育发展南京共识》。中国药大正以自信昂扬的崭新姿态,在国际舞台上璀璨闪耀!

全球药学发展联盟成立

第二届“一带一路”药学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论坛

五年多来,学校推出“一带一路”药大行动计划,构建全球伙伴网络,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3所学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校际学术交流协议,同美国、日本、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相继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江苏加拿大高校合作联盟、江苏-俄罗斯高校合作联盟、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等一系列学术组织,与国际高校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我校举办第七届“与世界零距离”全球合作院校教育展

学校新增“111计划”引智基地,建设全球生物和医学性别研究药学中心。获批首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留学基金委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项目等一批国家级涉外项目。与曼彻斯特大学、密歇根大学、天普大学、南加州大学等3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中外合作、访学或实习项目。同老挝药监局签署人才培养协议,与韩国、德国、俄罗斯等国联合开展肝病、哮喘等疾病和新冠病毒研究,与蒙古国立医科大学、坦桑尼亚穆希比利健康和联合科学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入选“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加入“中非大学联盟”,持续搭建国际人才培养项目优质平台。

我校获评“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

现如今,学校国际交流日趋活跃,留学药大品牌声誉日隆,药学教育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持续增强,学校在开放融合中不断扩大国际“合作圈”。


结 语

大潮奔涌,长风浩荡,向上向好的力量蕴藏在生机勃勃的药苑每一寸土地上。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我们坚信,中国药科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必将为未来五年开启新的征程,全体中国药大人必将牢记初心使命,满怀挺膺担当的壮志豪情,乘风破浪、攻坚克难,在砥砺奋进中逐梦前行,在凝心聚力中续写新的光辉篇章!

策划 | 党委宣传部

文字 | 谢滨新

图片 | 往期推送




网页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药科大学
玄武门校区:南京市鼓楼区童家巷24号 210009;江宁校区: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639号 211198